close

  

下載網址:http://file2.ws/k5

 

(下載者請尊重原作者之著作權利)

 

  國立台東大學音樂系郭美女副教授

                             

 

 

一、前言

     節奏是宇宙自然運行的法則,凡是有生命的動物,都有與生俱來的節奏。節奏存在於人的生活環境中,我們生活在有形與無形的節奏世界裡,不論站或做、心跳、呼吸、早晚作息、自然界的變化都離不開節奏;節奏可說是人類最基本的能力,而這種基本能力可藉由音樂的教學活動來增進。瑞士音樂教育家Jagues-Dalcroze 1865-1950強調音樂教育應始於節奏教學,認為「音樂的學習,要從有關運動的經驗開始」。節奏教學就是將各種節奏融入音樂之中,有計劃而有系統的引導學生藉著身體活動的反應,來增進本身對音樂的感受與認知,以及音樂表現的能力(郭美女,2003)。所以,如何讓學生在音樂教學中體會節奏的基本要素,並透過語言、肢體動作、圖像、戲劇、遊戲的表現來體驗音樂,發揮其創造思考的能力和培養音樂表現力,不僅是節奏教學的基本方向,更是「藝術與人文」領域中音樂教學活的動重要課題。

 

二、節奏的意義

 時間是音樂形式存在的關鍵因素,音樂的各種基本要素,必須在時間過程中才能體現出來,音樂學者Zuckerkandl Victor認為,顏色若要保持單獨的色彩不要混合在一起,必須各自佔有相鄰的空間,不能佔據同一空間。但音符可以佔據相同的空間,卻依然分開;音樂不只是在時間中,它更是與時間一起變化的,而節奏就是音樂的時間因素。(王次炤1997Ackerman ,1993)。可見,在聲音的連續中,時間佔有一定的份量,每個聲音的界定是由休止和某些聲音的改變而定;所以在節奏裡每個聲音都具有它特定的時值。

     十九世紀音樂理論家Hanslick Eduar強調:「音樂的內容就是樂音運動的形式」,Hanslick認為音樂的原始要素是規律而悅耳的聲音,它的生動原則是節奏;作曲的原料不外是曲調、和聲、節奏,將這些基本原料組成綿延不斷的旋律流動,即構成音樂美的基本架構Hanslick,1997。在音樂的三大要素中,唯有節奏存在於自然界中,自然界發出的聲響決大多是有節奏的,也包含著「漲和落」,「去和回」雙節奏的規律;可知,節奏不但是自然界中唯一的音樂原始要素,更是人類最先用來啟蒙孩子的最佳方式。

綜合由以上的論點,可以將節奏分為廣義的節奏和狹義的節奏,廣義的節奏包括:宇宙運行的自然現象、人體內部器官的生理現象及動作和語言;它是一種無所不在的感受,是有秩序的動作,也是規則性、週期性的循環和協調的對稱結構。狹義的節奏對音樂方面而言:是在一定長度的時間中,照既定的韻律週期,由音樂的長短、快慢、強弱的反覆,形成有規律的變動現象,並包含著力度、速度、反覆三項要素(郭美女,2005)。

 

三、節奏和肢體動作的關係和運用

    「聲音和運動」是音樂的本質,Dalcroze為人的身體是樂器的一種,音樂的學習,首先必須能以肢體動作來感受音樂,學習用整個身心來聆聽音樂;而人類表現自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依靠身體的動作來表現,會善用肢體的人能將內在延伸於外,以表達其意念並增進社會性。同樣的,人對音樂的感受與表現也具有相同的反應:當我們聽到華爾滋的旋律或是振奮人心的進行曲時,會很自然的隨著音樂擺動身體,或用腳、手來打拍子,這就是節奏和肢體動作配合的同時化,也就是由特定的聲音刺激而產生出特定的動作;這種動作是一種自動的反應,並具有持續的反覆相同節奏或休止的特色。

    此外,規律性的節奏可以安撫或舒緩情緒,例如,擺動嬰兒的搖籃,能使孩子在規律的節奏中漸漸進入夢鄉;而節奏不僅可以加強和保持聲音的刺激,甚至在某些動作中常常伴隨著歌唱或明顯的節奏,使得肢體動作和節奏配合的同時化更為容易,例如,學生(成人)會以身體的動作,配合著歌曲的節奏來唱歌,以增強對音樂的感受,可見肢體動作和節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正如同Dalcroze主張音樂的節奏來自身體的律動,任何音樂理念都可以轉化成身體的律動,而身體的律動也可以轉換成音樂的形式來表現。人類身體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回應對音樂的感受,而肢體的潛能和原動力,更可以使我們由基本的動作形式發展到較複雜的動作;所以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對節奏的詮釋和表現,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身體的律動郭美女1999

     對學生而言,身體不僅是最方便的樂器,也是學生用來反應、表現音樂最直接的樂器。在節奏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教導學生用身體來感受音樂,將內在的情感利用身體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特別是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跑步、行進、慢行、拍手、抬高或放下手臂等等肢體動作,來表現一段樂句或聲音的變化。因此,除了節奏的樂句吸收和再製造之外,節奏-律動的同時化或自由的表現,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活動。

    現在將節奏的教學歸納為三項活動:(一)肢體和節奏的自由表現,(二)節奏-律動的同時化,(三)節奏的重疊等活動,簡述如下:

    (一)肢體和節奏的自由表現

     肢體和節奏的自由表現活動,在於引導學生隨著音樂的節奏,自然的運用肢體來擺動;或依照特定方向、日常生活習慣、事物的律動來表現。例如:隨著音樂,依照節奏的變化,想像在做某種工作並以動作表現出來(摘花、燙衣服、划船、刷牙、洗臉等等),模仿人或各種動物走路的姿態(慢走、快走、跳躍、單腳跳),或模仿動物的姿態、表情、鳴叫聲、自然界的聲音等等,並做自由的變化。在節奏的自由表現活動中,教師必須依照學生的個別差異,適當的引導學生能利用各種不同的肢體動作、表情或姿勢來表現。

   (二)節奏-律動的同時化

     在節奏-律動的同時化活動中,教師可以依照學生的程度由簡單到複雜做適當的變化和運用。例如:相互拍手、推球、互相模仿等等。首先選定一項適合兩個人的動作或姿勢,將學生分成兩個人一組,各組配合著音樂或跟隨樂器的演奏同時做動作,使學生能表現出肢體和節奏的關係。

(三)節奏的重疊

 節奏的重疊練習可以運用在不同的團體或個人,教學活動設計如下:選擇學生熟悉的歌曲或節奏,將學生分成三組,一組打兩拍,一組打一拍,另一組打半拍,隨著音樂的節奏,首先兩組先拍,之後再加入另外一組;也可以運用在一個人的情況,以手腳併用的方式來做節奏練習。在這個活動裡,學生注意力必須十分集中,才可以依照聲音的進行做出正確的節奏表現。

   在教學活動進行中,速度的規定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學生時常會因為節奏不穩,而發生節奏漸慢或加快速度的情況。如果要避免這種情形發生,就必須先讓學生瞭解樂句中節奏的變化,並對同一個樂句利用走路或拍手的動作,以團體或個別的方式,作反覆的練習直到熟練為止,相信節奏不穩的情況,將會有明顯的改善。此外,在活動中對於比較複雜的動作,教師可以視個別差異的狀況,指導學生放慢速度做反覆的練習,以免造成孩子的挫折感。

 

四、節奏的再製造

    德國音樂教育家Carl Orff18951982將節奏視為音樂的基本元素,認為音樂的基礎教學應融合音樂、舞蹈、肢體動作;音樂不但要力求單純簡化,還必須和語言相結合才能產生意義;而彈指、拍手、跺腳、拍腿等方法,則是節奏的再製造活動裡中最常用的肢體動作,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聲音的高低在空間的位置,並可以分辨各種音色的不同郭美女,1998。節奏的再製造有下列的活動方式:

   (一)身體的節奏

    音樂是抽象的而身體的動作卻是具體的,對於孩子們來說,音樂和動作是不可分的,身體就是表現節奏最好的工具。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利用腳打節奏,配合手拍掌、拍膝或彈指的方式,做出比較簡單的節奏;也就是透過身體不同部位的拍打,所發出不同的音色,來做互相交替的節奏練習,再循序漸進到比較複雜的多聲部節奏。

   (二)動作模仿的節奏

    模仿是學習的一種方式,也是最佳的表現方法。在節奏的再製造活動中,不論是抽象或具象的事物(包括人的生活習慣、職業角色、表情、工作、或動物走路、跑跳、鳴叫聲音),都是可以利用和成為模仿學習的對象。

   (三)聲音節奏的模擬

   在聲音節奏的模擬中,大自然界和生活環境裡的各種聲音,隨時提供給孩子聆聽和節奏再製造的環境;例如:環境文化的聲音(汽車、摩托車、飛機、公車、救護車、工廠的馬達聲、汽笛聲)、自然界的聲音(風聲、雨聲、閃電、瀑布、流水聲、海浪聲、動物腳步聲)、各種動物的鳴叫聲、人為的聲音、視聽傳播媒體的聲音等等,都是節奏練習的最佳素材。

   (四)語言節奏

    音樂的本質源自語言的韻律,語言在音樂活動中,是一種非常方便又簡單的工具,不論是日常生活中的用語、詞彙或歌曲、念謠,都可以改編成說白節奏來練習。節奏教學配合語言的發展是最恰當的,可以利用人聲的變化以「答、答」來代替拍手唱出節奏,也可以利用語言的音節長短來打節奏。至於語言的選擇方向是非常自由的,包括:人、植物、動物、河流、交通工具的名稱或童謠、兒歌等等。語言中的每一個詞句,都可以變成不同型式的節奏,例如,單一語詞、二或三個以上的詞句,其他如諺語、詩歌等等,都可以很自由的運用,只要教師從旁巧妙的提示或引導,將會發現學生的小腦袋中,充滿許多奇妙的運用方式。

     基礎的音樂教學在於經驗、探索、感知、分析、再製造和即興創作,因此,在節奏的再製造活動,教師必須利用學生既有的經驗,引導學生去探索、感知聲音;並能發現、分析節奏的變化(郭美女,2005。學生對聲音有所感知,能利用舊有的經驗來探索、感知、分析,使音樂的領悟力、記憶力、再製造的能力能夠同化和吸收,才並達到即興創作的能力表現。

 

五、節奏再製造的教學運用

     節奏教學是音樂教育的基礎,一個節奏經過多次的反覆,可以演變成旋律的節奏或節奏的即興;而透過特定的聲音變化形式就成為頑固伴奏。在節奏再製造的教學運用中,比較重要的活動是:節奏的回聲、卡農、即興創作「問與答」、戲劇創作等等,現在分述如下:

   (一)節奏的回聲

    回聲活動的練習,可以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增強學生聽覺的記憶力和節奏能力。在節奏的回聲練習活動裡,如何使節奏正確的被再製造出來是非常重要的;而節奏被正確再製造的前提是:學生要能專心的聆聽,也就是要有敏銳的聽覺。所以,教師首先要從比較簡單的節奏著手,例如,拍手製造一個或二個相同的節奏來讓學生複述(學生利用拍手、人聲、彈指、踏步、樂器等方式來複述)。為了要使學生聽覺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可以在讓學生聆聽一個節奏後,停頓相同的時間後,再反覆聆聽一次相同的節奏;引導學生作回聲節奏的練習。

(二)節奏的卡農

  卡農是一種對位的手法,在十三世紀時,出現卡農式的歌唱,即旋律在一部出現後,別部或多部必須完整的模仿。學生在節奏的回聲練習較為熟練後,就可以轉變成節奏的卡農。卡農可以說是回聲活動的變化和延伸,節奏的卡農練習必須從比較簡單的樂句開始,循序漸進進入交替的節奏練習。卡農的練習方式對於耳朵和聲音的訓練是相當有用的,教師如果能引導得當,對學生來說是一項很有趣又有意義的活動。

在教學活動剛開始時,可先採用具有節奏性的「說白」來進行卡農的練習,等學生經過「說白」的練習,熟悉卡農的形式後,就可以運用有旋律的曲調來作節奏練習。在活動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理解節奏的形式,並能由單一的音樂結構到比較複雜的形式作樂器的演奏。例如,教師唱或演奏簡單的節奏或樂句,學生利用人聲、身體或樂器將節奏再反覆表現出來;當學生們瞭解簡單的節奏以後,再進入比較複雜的節奏形式做練習。在活動過程中,如果學生能夠很正確的將節奏表現出來,就表示對節奏的結構有正確的瞭解;而在活動中如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盡量避免使用太長或太困難的樂句,使學生學習的困難度和挫折感降到最低點,則是教師必須要特別注意的。

   (三)節奏的即興「問與答」

     Dalcroze認為即興創作是音樂學習的最高表現,不僅可以發展學生音樂感知與表達思想能力,更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創作表現的滿足。在音樂教學的活動裡,為了加強學生即興創作的表現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節奏「問與答」的方式,作音樂即興創作活動練習,以拓展聲音製造和再製造的能力。

   在節奏的即興「問與答」活動中,「問」句是活動的主要方向,它可以主導節奏的變化。在「答」的節奏中,其長度通常和「問」的長度一樣;如要延長或縮短也要依照「問」的部份作對應的變化。首先由教師提出所謂的「問句」,學生可以用各種節奏變化來回答,或根據事先約定的規則來回答;問和答的節奏表現型態可以是一樣的(例如問:Da- Da- Da,答:Da- Da- Da),也可以是相反的或改變它的意義等等(例如問:Da--Da--Da--,答:Da- Da- Da,問:Da--Da--Da--,答:Da-- Da- Da---)。此外,老師也可以運用類似重疊句的交替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透過身體、人聲、樂器等不同媒介,自由的找尋出更多的節奏回答方式。

  (四) 節奏的戲劇創作

    對學生來說,節奏教學結合故事以肢體動作或律動來配合是十分有趣的,一般童話或是學生集體動腦筋的創作故事等,都可以利用作為練習的題材。教師必須對於故事中代表性的節奏給予重點的提示,引導學生藉著角色扮演的變化和情境的模仿,利用人聲、說白、歌唱、樂器、圖畫、肢體動作表現出來,而達到戲劇創作節奏教學的目的。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正符合了利用聲音來傳達、詮釋和表現,以及啟發學生音樂即興創作的能力等教學目標。

人的創造潛能是與生俱來的,學習的引導更要透過各種媒介給予經驗或提供資料,來促使學生求知慾的產生;而教育的功能就是要透過適當的教學的方法,把人的潛能釋放出來。所以在節奏與戲劇創作活動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除了注重個別差異給予適時的引導外,並要提供學生充分、自由和豐富的聲音環境,讓學生去探索、嘗試與發現。教師要注意的是:每一個節奏來自教室或四周環境的聲音變化,它是一個符號的形式forma significante ;教師必須在節奏表現的活動中,指導學生能夠區別其可能的意義和了解符碼的運用。

以上各項節奏教學活動,都可以運用諸如:身體、樂器、歌唱、動作、圖像、語言的聲音變化等各種不同的媒介來作練習。當即興創作和表現、詮釋的活動能互相結合,不僅可以增加音樂活動的內容的豐富性,讓學生的想法和意見能夠表現出來,更可以使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適當發展和表現的機會。

 

 六、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音樂教學活動中的節奏教學是結合時間、空間的綜合活動,不論是聲音的聆聽、歌唱、身體的律動、樂器的演奏、即興創作都是節奏教學的活動內容。學生透過專心的聆聽,可以正確的分辨各種聲音的高低、強弱、大小、快慢以及音色;活動中的歌唱可以抒發學生的情感和幫助語言的學習,樂器的演奏可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而透過肢體語言的律動創作,可以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認知。因此,在基礎的節奏教學中,透過肢體的律動來感覺、學習音樂,對學生的學習發展有如下的影響:

   1.提高音樂的表現力:肢體語言的表現對學生來說,是最容易表達本身的想法和情

     感的一種方式;教師能引導學生思考活動中必要的肢體動作表現方法,就能刺激

     其想像力,增強音樂表現的能力。

   2.培養即興創作的能力:以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題材,透過歌唱、律動、樂器、

    遊戲等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經由觀察、模仿,思考如何隨著音樂來表現,可以

    刺激啟發其音樂即興的創造和表現能力。

  3.培養學習的自發性:學生的表現被認同,創作的慾望獲得支持和鼓勵,無形中就

    能培養其自發性的學習能力。

  4.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學生藉著身體對音樂的感受,對空間、方向、順序有了認

    識、對數學、語言、體育等方面的認知和身心發展將有所幫助,並符合科際整

    合、教學多元化的原則。

  5.養成正確的聆聽習慣和觀察力:學生用身體來感受音樂,經過思考,再重新以肢

    體具體的表現出來,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感覺機能的發展,培養敏銳的聽覺,更

    能養成正確的聆聽習慣和觀察力。

 6.培養節奏的能力:節奏是音樂的基本的原動力,以歌唱、說白、樂器、肢體律動

   配合音樂的節奏,能培養學生分辨聲音的長短、快慢、強弱、高低等基本節奏能

   力。

     

(二)建議

     節奏是無所不在的感受,節奏本身有其規律性,在活動過程中,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和節奏建立關係,就能瞭解節奏的意義和功用。本文要強調的是:音樂教育的意義不僅是讓學生學習表現音樂的能力,更是以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語言、歌謠、戲劇等作為節奏教學的教材;利用與生俱來的自然節奏為基礎,透過肢體動作直接反應音樂內容,讓學生體認肢體節奏的美感,促進學習的感覺機能發展展,並啟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綜合本文,針對音樂的節奏教學活動,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1.教學內容必須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原則。

2.課程規劃要完整、系統化、趣味化、多樣化。

    3.注重學生個別差異,教學活動力求生動活潑,並能適時給予鼓勵和指導。

4.注重科際間的聯絡教學活動,以達到科際整合之多元化教學目的。

  相信學生在教師有計劃、有系統的多元化教學活動中,能循序漸進的體會出音樂的特質和學習樂趣,並提昇、發展學生對音樂傳達、表現、創作的思考能力。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小谷隆真(1993):阮惠芬譯。創意性肢體活動。台北:皮亞傑出版。

王次炤(1997):音樂美學新論。台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朱彥(1996):撒播音樂的種子。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胡寶林(1990):創造與行為表現力。台北:遠流出版社。

蔡美卿(1990):幼稚園節奏教學。台北:中國名人傳記出版中心。

郭美女(2003):聲音與音樂教育。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Ackerman Diane 莊安祺譯(1993)。感官之旅。台北:時報文化。

Hanslick Eduard 陳慧珊譯(1997)。論音樂美音樂美學的修改芻議。台北:世

      界文物出版社。

Winner Ellen 陶東風 等譯民(1997)。創造的世界-藝術心理學。台北:田園

       城市公司。

 

二、期刊論文

郭美女(1998):環境文化中的聲音與國小音樂教育87年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

       研討會。

郭美女(1999):學生的音樂聆聽:感知和再現。台東師院學報,10173-200

郭美女(2000):聲音和音樂教育---義大利的小學音樂教育研究。國立台東師院學報,

    第九期,頁185-214    

郭美女(2005):符號學在「藝術與人文」課程運用之研究。藝術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

     望學術論文發表會。國立屏東師院,944月。

          

三、外文部分          

Schafer R.Murray1985): Il paesaggio sonoro MilanoRicordi-Unicopi      

Stefani Gino ,Tafuri Johannella,Spaccazochi Maurizio1979):Educazione  Musicale  Di 

   Base BresciaLa  Scuola

Vaccaroni Franco , Giacometti Antonio1988 ): L`Educazione Al  Suono E  Alla Musica

  Nella Scuola ElemetareBrescia La  Scuol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t09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