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載網址:http://file2.ws/v6 

(請下載者尊重原作者之著作權利)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助理教授/莊敏仁

  台南科技大學通識中心講師/高正賢

 

 

教育學者(林小玉,2001;張德銳,2000;秦麗花,2000Brophy, 2000; Brummet & Haywood, 1997; Gray, 1993; Klenowski, 2002; McLaughlin & Vogt, 1998; Smith, 1995)建議教學檔案夾的建置與使用,可以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效能。音樂教師透過教學檔案夾可以強化他們的教學省思,提升教學效能(莊敏仁,20042005;莊敏仁、高正賢 ,2008)。使用教學檔案夾不僅可以幫助音樂教師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也可以幫助音樂教師省思教學。音樂教師透過定期的檢視自己所建置的教學檔案夾,不斷地省思自己的教學,這樣的檢視、省思、行動所形成的循環模式,音樂教師將會批判思考自我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的適切性,尋求解決教學問題,進而改善教學,透過這樣具有省思式教學檔案夾的建置與使用過程,將幫助音樂教師思考設計適切的教學活動與調整適切之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莊敏仁,2004;莊敏仁、高正賢,2008Chuang, 2007, 2008)。教學檔案夾的建置與使用,可以依照音樂教師之需求或是特定之目的(Klenowski, 2002),可以針對特定的主題建置教學檔案夾(高正賢、張德勝,2008;黃珮瑄,2007Chuang, 2008),例如以學生音樂學習評量為主題,幫助音樂教師具有系統性與省思性地提升音樂學習評量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黃珮瑄,2007Wang & Chuang, 2008)。音樂教師互動與經驗分享有助於彼此的專業成長,透過專業對話,不僅幫助音樂教師個人專業的成長,藉由觀摩、省思自我、彼此回饋、經驗交流、共同思考問題與尋求解決之道,音樂教師個人的教學檔案夾與其他音樂教師彼此的分享,促進音樂教師彼此的互動與經驗交流。透過定期與不定期的教學檔案夾的分享與討論,提供音樂教師的專業對話機會,將幫助學校音樂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教學效能。因此,建置與使用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將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幫助學校音樂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教學品質。

 

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重要

 

雖然建置與使用教學檔案夾,具有某些弱點,例如教師需要花費時間建置、增減與調整教學檔案夾的內容,教室也需要具有足夠的空間存放教學檔案夾等(Barry, 1996; Brophy, 2000; Brummet & Haywood, 1997; Smith, 1995);教學檔案夾受到音樂教師的重視,並且肯定使用教學檔案夾之價值與益處(Thompson, 2003a, 2003b)。音樂教師個別教學檔案夾可以敘說他們個人教學成長的故事,可以記錄他們教學的歷程(莊敏仁、高正賢,2008),甚至也可以做為他們教學的省思與改進未來教學之參考(莊敏仁,2004Chuang, 2007, 2008)。倘若音樂教師個別教學檔案夾能夠與其他音樂教師一起分享,透過彼此教學經驗的交流,共同檢視教學檔案夾,提供回饋,分享教學資源與教學心得,思考與解決教學上所面臨的困難與疑惑,並且形塑教學上互動的學習氛圍,如此,音樂教師將可以透過互動式的專業對話,改善教學的問題,提升專業的素養,強化教學的知能,進而提升教學的品質(莊敏仁,2004Chuang, 2008Senne, 1997)。

 

音樂教師建置與使用互動式教學檔案夾之經驗

王惠貞(2006)進行國小音樂教師製作互動式教學檔案夾之個案研究,探討兩位音樂教師透過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對話,提升其專業成長的情形。探究兩位音樂教師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內容;在專業對話中,兩位音樂教師互動最頻繁的教學檔案夾內容;在專業對話後,兩位音樂教師改變的情形;以及他們對於使用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看法。此研究時間共十一週,兩位音樂教師每週一次(約四十分鐘)進行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專業對話。在研究前、中、後以及兩位音樂教師進行專業對話之後,王惠貞分別訪談兩位音樂教師,以瞭解建置與使用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兩位音樂教師教學上的改變情形。兩位音樂教師所建置的教學檔案夾結構是開放式,亦即是由兩位音樂教師透過專業對話與互動,自行決定調整其教學檔案夾的內容以及專業對話的主題。

研究發現如下:

一、音樂教師透過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建置與使用,幫助他們紀錄自己的教學內容。將自己平時的教學紀錄、龐大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料或教材能夠具有組織性與系統性地加以歸檔,聚集教學相關的資源,當教學上有相關需求時,可迅速尋找出適合的教學資源,便於自己在教學上的使用,由於具有系統性地蒐集平時教學所使用的資料,利於音樂教師能夠對於自己的教學進行省思與回顧。

二、音樂教師可以透過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幫助他們互相分享與學習。音樂教師與夥伴教師彼此分享教學檔案夾的資料內容,抱持互相學習與觀摩的態度,因此整個教學檔案夾內容分享的過程,呈現自然與正向的氛圍。音樂教師的對話內容大多以教學實務為主,在這樣具有正向教育意義的氛圍中,音樂教師透過教學檔案夾的互動,進行專業的對話,在音樂教師教學實務上,具有資源分享與學習的功能,音樂教師不斷地尋找適用於自己教學上的資源,藉由互動式檔案夾的分享,促進相互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三、音樂教師專注於學校忙碌的課務,他們缺乏機會觀摩其他教師的教學,如此,可能將限制他們教學的視野,也可能導致音樂教師的教學策略與教學資源的不足。倘若透過互動式教學檔案夾之建置與使用,音樂教師能夠彼此經驗交流。原本僅是音樂教師個人蒐集教學資源的教學檔案夾,而增加音樂教師與夥伴教師彼此分享經驗的機會,如此,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將不僅是音樂教師一個豐富的教學檔案庫,它更可以幫助音樂教師,藉由教師間的互動而共享彼此豐富的教學資源,幫助他們尋求更適切的教學策略與資源,進而解決教學上所面臨的問題與困難。

五、音樂教師建置與使用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將促進他們教學的省思。音樂教師在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專業對話過程中,增加他們教學省思的機會,幫助他們思考自己教學,也因為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夥伴教師的參與,增加另一位夥伴的想法,從不同的觀點判斷事情,透過彼此腦力激盪,這樣的互動情形將幫助音樂教師與夥伴教師在教學視野上,變得更加廣闊,思考的面向也更加周全。音樂教師平時課務的繁忙,在教學後可能較少機會思考或檢討自己的教學,是否出現問題?是否瞭解與能夠檢視自己教學的效能?以及學生的學習是否進步?或許音樂教師在教學中遇到某些的困難或是疑惑,也不一定能獲得解決。音樂教師透過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專業對話,得到夥伴教師的分享與激盪,在對話過程中將會思考教學問題,透過經驗分享,共同尋求解決的策略,以解決教學上所遭遇的困難或問題。

六、音樂教師透過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增加彼此間互動的機會,將自己教學經驗分享給夥伴教師,而夥伴教師也給予回饋與建議,在這樣雙向互動的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辨識出自己教學上的問題,藉由吸取對方成功的經驗,幫助音樂教師思考自己教學上問題的解決策略,透過教學的過程中,省思與驗證所思考的教學策略,透過辨識問題、思考教學策略、省思教學與驗證教學策略的循環過程(圖一),幫助音樂教師尋求適合自己教學上有效的教學策略,解決自己教學上所遭遇的困難與問題。若音樂教師與夥伴教師雙方對教學持有不同意見,可以藉由這個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專業對話的機會,討論一些可行的教學策略,並且各自回到自己的教學現場,透過辨識問題、思考教學策略、省思教學與驗證教學策略的循環過程,各自尋求適合自己教學上有效的教學策略,解決自己教學上所遭遇的困難與問題。再藉由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專業對話的機會,分享自己有效的教學策略,提供對方未來教學之參考。如此的專業對話能夠幫助音樂教師專業成長,進而提升教學效能。透過專業對話,省思教學,這種具有過濾和淨化的作用將幫助音樂教師重新思考自己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適切性,提升教學效能並且建立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辨識問題

思考教學策略

省思教學策略

驗證教學策略

雙向互動交流

 

 

 

 

 

 


1 省思與驗證所思考的教學策略

 

七、音樂教師的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經驗有助於他們的教學實務。在王惠貞的研究中,兩位個案教師以建置與使用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做為他們專業對話的成長方式,這兩位個案教師指出這種方式是異於他們以往所參與研習活動或是工作坊的經驗。在參與此研究之前,他們參加校內或校外所舉辦的研習,那些研習活動或許大多屬於單向傳達訊息的方式,亦即是由主講者將資訊傳達給參加的研習者,而在此研究中,互動式教學檔案夾教師專業對話的方式則屬於雙向交流,針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對話,內容較能符合他們教學實務的需求。透過專業對話所建置出來的互動式教學檔案夾,與以往教師個人的教學檔案夾有所不同,經由另一位夥伴的激盪交流與回饋,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內容的深度與廣度都將比教師個別教學檔案夾內容的深度與廣度較為增加,形成音樂教師彼此間專業成長上的互助與互補。王惠貞建議音樂教師的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內容宜考慮包含一些有助於學生學習的資料,以及真正能夠應用在自己教學上的資源。

 

 

省思與建議

 

筆者提出幾點建置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淺見,供音樂教師參考:

一、音樂教師可依自己教學的年級,建立一個屬於整個年級音樂教學的檔案夾,倘若這個年級的檔案夾希望能適用於該年級各個班級的音樂教學,這個檔案夾的主要目的將可能是做為設計這整個年級各個班級都能適用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材、教法與評量。而大多數學校音樂教學,由一位音樂教師擔任一個年級所有班級的音樂教學。當音樂教師建置與使用互動式教學檔案夾時,可能專注於授課年級的音樂教學設計,因此建議音樂教師宜與其他學校擔任同年級的音樂教師,共同建置同年級的互動式教學檔案夾,以利於經驗的交流與專業的對話。倘若與自己學校擔任其他年級的音樂教師互動,或許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獲得專業的對話。

二、倘若音樂教師所建置的教學檔案夾是做為敘說某一個班級學生音樂學習的故事,這個檔案夾可能屬於班級檔案夾(莊敏仁,2007),音樂教師可針對該班級音樂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材、教法與評量。在莊敏仁(20042005)與王惠貞(2006)的研究中所提出的班級檔案夾與互動式檔案夾,研究個案教師所建置的檔案夾,都是敘說整個班級的音樂教學的故事,透過教學檔案夾的內容與建置的過程,以及使用的情形,提供音樂教師省思教學,專業對話,提升教學效能。

三、音樂教師與夥伴教師彼此分享自己的教學錄影,將教學中感到困惑或是覺得最滿意的地方,透過共同欣賞教學錄影的片段,討論教學中所面臨困惑的起因,以及可行的教學策略,將自己教學中發現有效的教學策略或是補充教材,在專業對話時,與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夥伴教師一起分享,幫助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夥伴教師瞭解彼此教學的情形。透過互動式教學檔案夾,音樂教師與夥伴教師談論的話題,需要具有計畫性的訂定主題,以利於專業對話的聚焦,例如班級經營管理、教學情境佈置、教學目標的建立與調整、學生特性與需求、教材之編選、教學法之應用、有效的教學策略、適切的補充教材、學生音樂學習評量等主題,依照音樂教師與夥伴教師對於學校特性的不同,彈性地選取幾個主題(黃珮瑄,2007Wang & Chuang, 2008),做為整學期音樂教師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專業對話的主題,配合專業對話主題,進而建置與調整互動式教學檔案夾之內容。

四、音樂教師在建置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過程中,音樂教師需要與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夥伴教師進行專業的對話,在這專業對話的前、中、後,音樂教師需要不斷的自我省思,知道什麼是自己教學上的困難與什麼是自己所要與夥伴教師分享的心得,尋求較為適切的教學策略以解決教學上所面臨的問題,提供學生最佳的學習方式,如此音樂教師進行互動式檔案夾專業對話時,方可達到自我專業成長的目的(莊敏仁,2004)。

五、教學省思是音樂教師使用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必備過程。透過互動式教學檔案夾,音樂教師宜注重自我教學省思的歷程,讓互動式教學檔案夾成為音樂教師與夥伴教師專業成長的共用與共助工具。音樂教師自己的教學檔案夾,經過自己本身的教學省思,音樂教師將面對自己真實的教學情形進行省思,平靜與審慎的思考自己的教學行動與專業理論之間的異同,透過這樣的省思,音樂教師將會自我激發調整教學的意願,在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夥伴教師的檢視與建議下,分享共同的教學經驗,以不同角度思考檢視教學實務與理論之間之落差,並探尋可能的起因,音樂教師與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夥伴教師共同尋求符合該情境的解決策略。透過觀摩與檢視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夥伴教師的教學檔案夾,觀摩夥伴教師的長處,促進音樂教師專業成長。

六、音樂教師進行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自我省思與專業對話,將有助於音樂教師的專業成長。當音樂教師的省思能力提升,他就能夠以外在環境的反應為基礎,批判與理解自我教學表現,隨著教學經驗的增加與省思能力的提升,音樂教師將能成為終身學習的實踐者,思考自己教學的意義與價值,進而提升教學效能(莊敏仁、高正賢,2008)。透過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幫助音樂教師能具有機會聚在一起,針對個人、學生、家長、學校行政等方面交換心得。在音樂教師個人方面,音樂專業能力的提升、班級經營管理的方式、音樂素養(musicianship)與教學素養(educatorship)的強化 (Elliott, 1995)等,都可以透過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將自己個人成長方面的資料成為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內容,音樂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與夥伴教師分享,敘說自我個人成長的故事,而夥伴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更深入瞭解音樂教師的個人成長經驗,透過具有主題的對話,音樂教師們共同分享經驗,藉由如此的互動情形,經驗交流幫助音樂教師與夥伴教師能夠省思自我,學習他人之長處,思考如何補足自己個人成長之需求,透過這樣的互動,形塑音樂教師彼此間正向積極的教育氛圍,此種正向氛圍將能夠促進學校的進步,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效能。

七、在學生方面,音樂教師可以將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主題聚焦於學生的個案研究(黃珮瑄,2007Wang & Chuang, 2008),例如提升學生演唱能力,演唱教學的教材以及教學策略等。倘若學生歌唱時常使用說話聲音唱歌,而學生不知如何使用唱歌聲音演唱,音樂教師與夥伴教師可以將此主題做為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建置的重點,針對此主題蒐集文獻資料,分享經驗,透過嘗試、檢討、分析、討論與形成假設,以及再嘗試、修正與調整教學。在音樂教師與夥伴教師共同探索下,以學生唱歌聲音與說話聲音為主題,進行專業對話,做為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主題,共同解決教學上之疑惑。

 

結語

筆者提出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理念,期盼音樂教師能夠透過互動式教學檔案夾的建置與使用,幫助音樂教師共同思考與分享彼此教學上所面臨的困難與其解決之道,不僅是教學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之分享,亦是彼此教學上精神的支持與鼓勵。透過互動式教學檔案夾,提供音樂教師專業對話的機會,彼此暢談教學上所遭遇的困難,例如班級的經營管理、適切教材之選擇、有效教學策略的應用、或是音樂教師專業知識上的疑惑等,藉由互動式教學檔案夾,彼此的經驗分享,思考解決之道,在精神上與專業教學上成為工作的夥伴,共同努力幫助學生有效的音樂學習。

 

  

 

 

參考書目

            

王惠貞 (2006)。國小音樂教師製作互動式教學檔案夾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教

    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小玉 (2001)。由音樂藝術之本質探討多元評量於音樂教學之意涵與實踐。

    樂藝術學刊,創刊號,61-88

高正賢、張德勝 (20085)。運用檔案評量於技職校院音樂欣賞課之研究。論        

    文發表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評鑑學術研討會。

張德銳 (2000)教學檔案在國小師資培育教育實習課程應用之初探。初等教育學

    刊,8219-240

秦麗花 (2000)迎向專業挑戰的新紀元-談教師如何建立教學檔案。臺南:翰

    林。

莊敏仁 (2004)。班級檔案夾之製作過程研究。陳曉雰 (編輯)2004音樂教育國  

    際學術研討會─音樂教育的趨勢與展望,北市:師大音樂系,143-160

莊敏仁 (2005)。運用教學檔案夾強化音樂教師省思之個案研究。藝術教育研究

    971-94

莊敏仁 (2007)音樂教師發展與使用班級檔案夾之經驗。北市:東和音樂出版

    社。

莊敏仁、高正賢 (2008)。檔案夾應用於音樂教師教職應聘-臺中縣國小學校行政人員與音樂教師觀點之調查。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2008年校際音樂教學學術研討會。

黃珮瑄(2007)。國小音樂教師建置教學檔案夾之個案研究-以音樂學習評量為

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Barry, N. H. (1996). Developing a teacher’s portfolio in a university music methods

course. Update: Applications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5(1), 22-27.

Brophy, T. S. (2000). Assessing the developing child musician: A guide for general music teachers. Chicago: GIA Publications.

Brummett, V. M., & Haywood, J. (1997). Authentic assessment in school music implementing a framework. General Music Today, 11(1), 4-10.

Chuang, M. –J. (2007, July 25-27).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 of preservice teacher

portfolios in the hiring process. The 6th Asia-Pacific symposium on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ISME Asia-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2007, Bangkok, Thailand.

Chuang, M. –J. (2008). A class portfolio can be feasible in general music classes. In T. Brophy (ed.). Assessment in music education: Integrating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 (pp. 259-272)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Symposium on Assessment in Music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Florida). Chicago: GIA.

Elliott, D. (1995). Music matters: 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ray, L. (1993). Portfolio assessment: The Arts Propel project. General Music

     Today, 6(3), 9-14.

Klenowski, V. (2002). Developing portfolios for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processes

     and principles. New York: Routledge Falmer.

McLaughlin, M., & Vogt, M. E. (1998). Professional portfolio models. Norwood,

MA: Christopher-Gordon.

Senne, T. A. (1997).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portfolio: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promo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 teachers, (Doctoral Dissertation: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AAT 9720864.

Smith, J. (1995). Using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general music. General Music Today,

9(1), 8-12.

Thompson, K. P. (2003a, February 10). Student teacher portfolios. Address to student

teachers of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Park, PA.

Thompson, K. P. (2003b, April 12). Class portfolios for assessing general music.

Address to the Pennsylvania Music Educators Association Conference, Hershey, PA.

Wang, M. –L. & Chuang, M. –J. (2008, July 20-25). Exploring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E-portfolios in a Fifth-Grade General Music Class in Taiwan. 28th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 World Conference, Bologna, Ital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t0913 的頭像
    art0913

    藝域布拉格-中央輔導團藝術與人文領域

    art09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